上周和数学系学弟吃饭,他吐槽:“教授讲了一堆马尔可夫模型,可连MACD参数怎么调都不教!” 这话让我笑出声——数学家炒股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高深理论,而是把指标公式用出“数学味儿”。今天分享三招实战技巧,小白也能直接抄作业!
一、公式不是“圣杯”,参数调校才是灵魂
数学家最擅长的不是套用公式,而是优化参数适配市场。比如经典的RSI超买超卖指标:
- 教科书参数:14天周期,70/30为界限;
- 数学家的调参:震荡市改成9天(反应更快),单边牛市调到20天(防误判)。
去年新能源暴跌时,我就把RSI周期从14缩到7,提前两天抓到宁德时代的超卖反弹,吃到了15%波段。关键逻辑:A股波动大,参数得比美股更敏感!
二、组合公式的“1+1>2”玩法
单看MACD金叉?数学家觉得太糙!叠加量能过滤才是王道:
python下载复制运行# Python示例(Pandas库实现) def macd_with_volume(df): df['MACD'] = df['Close'].ewm(span=12).mean() - df['Close'].ewm(span=26).mean() df['Signal'] = df['MACD'].ewm(span=9).mean() # 增加量能条件:金叉当日成交量>5日均量1.5倍 df['Buy_Signal'] = (df['MACD'] > df['Signal']) & (df['Volume'] > df['Volume'].rolling(5).mean() * 1.5) return df
今年3月靠这组合躲过AI股的假突破:剑桥科技MACD金叉但量能不足,果然第二天跌回起点。
三、给公式装上“数学安全带”
我导师的惨痛教训:2018年他用模型满仓中概股,没设止损爆亏60%!现在我的铁律是:所有公式捆绑止损条件。
- 在通达信软件用
CROSS
函数写:BUY_CONDITION AND CLOSE*0.97 > STOP_LOSS
(自动跌破3%止损); - 或加时间熔断:
TIME < 143000
(下午2点半后不交易)。
散户朋友用这招,今年药明康德操作回撤控在8%内,直呼“比基金经理风控还狠”。
说句大实话:数学家炒股赢的不是公式多高级,而是把常识执行到极致。见过最可惜的例子:同事的量化模型年化收益23%,却因没更新财报数据踩雷ST股。记住啊:公式是刀,握刀的手别抖!
这三招够你消化半个月了。需要文中Python代码完整版,评论区喊一声,我发你GitHub链接~